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儒家经典中提到的“学”,往往与社会人生的问题紧密相连。孔子提到《诗经》时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就是说,要把学习经典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比如处理政事、外交应对等。如果既对解决现实问题没用,又对文化的保存与弘扬无益,不管怎样好学都不值得提倡。极端的例子是梁元帝,都城被攻破,他竟归罪于读书,还烧毁了古今图书十四万卷。这是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大浩劫,先秦至六朝典083
“青青子衿”传统文化书系○修○身○养○性籍的散佚,元帝难辞其咎。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论梁元帝读书》一文中猛烈地抨击他,说他“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意思是说搜索史料典故,以华丽的排比对偶句,来夸耀自己博闻强记。梁元帝根本不关心国事,沉迷于此。王夫之的结论是,这种读书是玩物丧志,和赌博之类的嗜好差不多。
所以说,真正的“学而不厌”是有前提的。再以开篇提到的顾炎武为例。他手不释卷,勤学不止,日有所得,记录而成《日知录》。他的勤学不是闭门造车,不是象牙塔里的自娱自乐。《日知录》以明道、救世为宗旨,“意在拨乱涤污”,力图解决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