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伦理学
除了上述提到的学科外,西方的教育学、美学、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亦得到广泛的介绍,因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叙述。
中日甲午战争后的西学传播以更大的规模、更丰富的内容,冲击着神州大地,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由于西学知识的广泛介绍,使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豁然大开,开始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反省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感和历史责任感的近代文化意识。此期的进步人士反对以往那种对西方文明的片面认识,把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他们看来,文化的发达与否是衡量一个民族或国家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进步人士把鲜明的文化意识与救国救民的历史责任感结合在一起,沿着这个思路探讨西方国家强大和中国落后的原因。有人撰文指出:文化学术是世界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泰西何以强?有学也,学术有用,精益求精也。中国何以弱?失学也,学皆无用,虽有亦无也”。[28]有人还提出“学战”的口号,认为世界各国竞争不仅表现在军事上、经济上,而且还表现在文化学术上。中国要救亡图存,必须在开展“兵战”、“商战”的同时,开展“学战”。所谓“学战”乃是晚清时期仁人志士要求振兴中国民族文化的口号。他们认为,不懂得“学战”,“兵战”、“商战”都将不得要领。诚如张继煦所说:“今日言兵战,言商战,而不归之于学战,是谓导水不自其本源,必终处于不胜之势。”[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