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这样做,是因为受了太多苦,需要休息,需要逃离,但这并不是禅坐的真正目的。当我们端坐如兔,脑海里便只会想着逃避痛苦。我们应该以自己的智力与定力获得洞察力,转化内在的痛苦,然后成为佛陀——一位觉悟的人,一位自由的人。
在佛教有三个世界观:
·欲望与渴求的世界(欲界)
·有形的世界(色界)
·无形的世界(无色界)
我们有能力放下渴求与欲望。我们修习放下欲望的世界以获得喜悦与幸福,这是修习的第一步。但即使我们离开了欲望的国度,脑中的絮语仍会持续不断地出现。因此我们修习静止,希望停止脑中的絮语。
脑中的絮语由两个元素组成:粗想与细想。粗想是初念,细想是反思性思维,持续的思维。
我们不能停止思考,因为脑内有一部录音机在不断运作,这是脑中的絮语造成的噪音。要停止脑中的絮语,我们需学习觉察吸气与呼气;要停止思考,我们只需安住于吸气与呼气。在享受吸气与呼气的当下,我们逐渐停止了脑中的絮语,获得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