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夏,包惠僧从湖北一师毕业,先在一师附小担任书记。后来,母亲让他回老家黄冈教书,说家有妻室,总不能让丁氏守活寡。但回到黄冈,他很少归家。在上巴河小学任教时,他居然在一次校务会上痛骂当地豪绅,被校方视为大逆不道,兴师动众,诬告他想造反,欲将他告上法庭,他只好弃了教职回家。可是在包氏祠堂,他同样重复父亲的命运,“痛骂那一般(班)吃祖的光棍”,又被包氏宗族的头面人物告了一状。在包家畈,他待不下去了,连夜逃到了武汉。
包惠僧丢掉了饭碗,租住在汉口蛇山下的金家客栈,以给《大汉报》《汉口新闻报》投稿卖文为生。而这期间认识的两个人,改变了包惠僧的命运。
第一个是同乡陈潭秋。他刚从武昌高等师范学堂英文部毕业,到《大汉报》《汉口新闻报》当记者,因出自同一个黄州,性相近,音相同,两个人也就走近了。那时陈潭秋刚从南京、上海归来,结识了董必武、李汉俊,从他们那里读到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陈潭秋将一些进步的书刊借给包惠僧阅读,甚至还帮他采访、写稿,两个人乡谊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