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哦,讲得真好!就是说要从什么角度看问题了,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来看待这样一件事。这位同学的观点你们同意不同意?
生 同意。
师 好。那让我们回到本题上来,再来看看老愚公。他做的事看起来好像是很傻的。他要移山,可他已经多大年纪了?
生 就要到九十岁了。
师 这么大年纪了,他自己能看到山移走吗?
生 看不到。
师 这一点愚公自己也知道,你们看,他是怎么说的?
生 “虽我之死”。
师 你解释一下好吗?
生 即使我死了。
师 这里的“虽”为什么不解释“虽然”?
生 “虽然”,说明他已经死了。
师 对,这里要用个假设的意思。可见愚公移山时早就想到在自己手里是移不了山的。他自己能享受到移山之利吗?
生(齐声)享受不到!
师 这看起来似乎有点傻了,对不对?但我们用另外一种观点来看,用什么观点呢?(一学生插话:为子孙……)啊,很好,请你讲下去,为子孙什么?
生 为子孙后代造福。
师 哎,讲得真好。同学们都讲得这样好,真叫老师高兴!我们如果用“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点去看愚公,他不仅不笨,而且还不是一种小聪明,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