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之相对应的“任人唯亲”“为人择官”则是众所唾弃的,是不许通行的。连汉末尚书令荀彧那样的高官显要,也不敢轻易擢选自己身边的亲随侍从来“示人以私”。
可是,魏国名臣、太中大夫杜袭却公开讲破了当时人事选任制度背面的另一个让众人心照不宣的特点:
惟贤知贤,惟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耶?
所以,司徒府也罢,选曹署也罢,中正官也罢,他们自然是“贤人”,否则他们怎么去选“贤人”呢?这也就是说,你若当了官,便不“贤”也得“贤”了,这样你才可以“举尔所知”。所谓的“惟贤知贤、惟圣知圣”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惟亲知亲、惟故知故”。《后汉书》记载:
南阳阴修为颍川太守,以旌贤擢俊为务,举五官掾张仲方正,察功曹钟繇、主簿荀彧、主记掾张礼、贼曹掾杜佑孝廉,荀攸计吏,郭图为吏,以光本朝。
后来,荀彧担任汉廷尚书令后,举荐钟繇为司隶校尉、侄儿荀攸为尚书之官。而且由于杜佑和他是同郡乡亲,荀彧又举荐了与杜佑同宗的杜袭出任曹操的军祭酒。庙堂之上,连世称“好士爱奇”“不以私欲挠意”的荀彧亦是如此选任人才,又何况德行在他之下的众多卿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