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3月11日,丘吉尔任命克里浦斯使团前往印度进行谈判。印度各党派、各阶层都对克里浦斯使团翘首以待,寄予厚望。然而,“谈判以满怀希望开始,以完全失败告终”。克里浦斯使团带来的方案包括战时和战后两部分。这个方案没有改变英国殖民政策,只不过是从前反复申述过的老调重弹,是1940年《八月宣言》的翻版。在谈判中,国大党作出了许多让步,希望达成确实的解决方案。如贾·尼赫鲁所说:“在这22年里我第一次吞下了许多苦药丸,因为我的确想将我们的一切同情和精力投入组织印度防御。”然而,英国政府则持“要么接受,要么拒绝”的顽固立场,丝毫没有商谈的诚意。其实丘吉尔派克里浦斯赴印度只是做个姿态而已,根本不想在战时真正解决印度问题。“但不幸的是克里浦斯本人不知道这一点,即他的使命旨在失败,而不在成功”,他做了丘吉尔政治骗局的替罪羊。[9]
克里浦斯使团
《克里浦斯方案》遭到印度各界人士的猛烈反对。甘地称它是一张行将破产的银行发出的远期支票。他质问克里浦斯:“如果这就是你要提出的计划,你为什么要来印度?我劝你趁早搭第一班飞机回去吧!”尼赫鲁也悲叹道:“最可悲的是,像斯塔福·克里浦斯爵士这样的人竟让自己充当魔鬼的代言人。”4月11日,国大党发表声明,宣布拒绝《克里浦斯方案》。国大社会党、前进集团都赞成国大党的态度。穆斯林联盟认为这个方案有可取之处,但总的说不能接受,因为它只提出战后建立印度联邦,而没有明确宣布赞成穆斯林联盟的巴基斯坦要求。只有印度共产党基本赞成《克里浦斯方案》,呼吁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在这个方案基础上寻求解决分歧的办法。4月12日,克里浦斯在一片反对声中,悻悻地离开了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