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谜语的历史
谜语发源时间应该是很早的,在三千多年以前的夏朝,有一种讽刺性质的歌谣,叫做廋辞(也叫廋语),为谜语之雏形。宋人周密在《齐东野语》中说:“古之所谓廋词,即今之隐言也,而俗谓之谜。”如当时民众对昏庸无道的统治者夏王的诅咒:“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仍在流行。在君权确立后,君王手下“士”,有话要进谏自己的主子,又不敢坦言,就使用曲折的讽喻,这样“隐语”便产生了。君王想试一试手下的智慧,也运用类似隐语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汉武帝把壁虎放在食盒里,让人来猜射,东方朔猜中了:“臣以龙而无角,谓之蛇又有足,跋跋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三国时,曹操要为难杨修,就在花园门上写个“活”字,杨修即叫工匠把门改窄了,他猜出曹操是嫌门太阔了。“所谓射覆,就是把东西覆于器皿之下让人猜。射覆本身与隐语或谜语并没有什么联系,但在猜出物品后,念一段射覆词,则像是以器下之物为谜底,再编制一段隐语充作谜面一般。以此论之,射覆应当是隐语向谜语演化的一种过渡形式。”[15]佛教的“偈语”,有的也可以视为隐语,这是用来宣扬宿命论的预言。[16]汉代的射覆语是在猜物游戏时作为谜底说出的,亦与谜语有异。但在一些谶语童谣中以离合法组成的字谜韵文,则含有谜语的一些特点。如《后汉书·五行志(一)》记载的汉末诅咒董卓的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以“千里草’合成“董”字,“十日卜”合成“卓”字,是一种字谜式的隐语。明清以来,盛行“灯虎”,是一些文人惯弄的文字游戏,其格式有“解铃”、“系铃”、“会意”、“拆字”、“卷帘”、“脱帽”、“双钩”、“集锦”等,五花八门,谜语变成了文人互相卖弄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