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资讯
独家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绝命海拔》背后的珠峰故事

\n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绝命海拔》背后的珠峰故事

\n \n
\n\n\n\n\n



    1905电影网独家专稿 在还没来暖气的11月3日,一部讲述珠峰山难的故事片《绝命海拔》“攀上”内地院线,一股“雪上加霜”的高冷气息迎面而来,人们也终于能在大银幕上体验一把“冰峰探险”的滋味……

 

    一直以来,珠穆朗玛峰都是不少文艺青年们心目中的圣地——空明澄澈的天空、仙云缭绕的雪山给人带来无限遐想的空间。而近一个世纪以来,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登山爱好者们征服这座世界最高峰的欲望也从未停止。

 

    然而为了把这只最高大的猛兽踩在脚下,人们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1996年5月10日,12名登山者罹难,是当时珠峰攀登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山难。这部《绝命海拔》正是改编自这次真实事件并以极为冷静克制的姿态讲述了山难的前因后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探究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


 


为啥是“Everest”:珠穆朗玛峰到底该叫啥?

 

    见过影片国际版海报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是“Everest”(艾佛勒斯峰)而不是“Chomolungma”(珠穆朗玛峰),而台湾版则是“圣母峰”,那么这几个名字到底都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埃佛勒斯”,目前比较可靠的说法是这个名字源自1852年印度大三角测量局某测绘站。彼时测绘员惊讶地测量出这座山峰的高度已是世界之最并将消息通报给当时的局长。1865年,当这一测量结果得到证实9年后,当时的局长便以前局长乔治·埃佛勒斯爵士的姓氏擅自将这座当时编号“第15号山峰”命名为“埃佛勒斯峰”。在西方国家这个名字依然根深蒂固,本片片名便是明证。

 

    由于珠峰北坡在西藏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所以两地对此峰的叫法也不同。“珠穆朗玛”这个古老而优雅的名字来自藏语音译,其含义有“大地之母”、“”圣母之水、“第三女神”等多种解释。在1771年清政府的《乾隆内府与图》中,正式敲定“珠穆朗玛”这四个字作为汉语译名并沿用至今。而自1960年开始,尼泊尔人称其为“萨加玛塔”,意为“天空女神”。台湾人则综合了藏人和尼泊尔人的叫法,得出了“圣母峰”这个有点儿让人误以为会和基督教产生联系的名字。

 


上山容易下山难:登珠峰是个啥体验?

 

    不了解珠峰的人可能以为向上攀登的过程是最为惊险刺激的,而事实上在这部《绝命海拔》全片只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片中几位主人公就几乎都已登顶。影片花费了巨大的篇幅描绘的是主要是登山队下山时候的紧张与惨烈,以及在这场残酷的生死较量中暴露的人的道德底线、家庭观念等问题。

 

    根据200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的结果,珠峰岩面高为8844.43米,相当于一架波音747的航行高度。正如电影中所言,理论上人在这样的高度“已经死了”。因此影片中大部分时间里,登山队员们都是在和渐渐丧失的体力、因严重失温缺氧产生的幻觉以及强迫症似的好胜心作斗争。即使勉强到达峰顶却因为没有氧气或是没有体力下山,意外一样可能发生。影片中这起山难表现的正是这种情况。


 

    此外,电影没有着力强调的是,攀登珠峰并非凭心血来潮一日两日就能完成的“壮举”,而更像是一项巨大、漫长又乏味的建筑工程。登山队员往往需要提前一两个月就来到位于珠峰脚下的海拔5367米的大本营提前适应高海拔地区呼吸加速、pH值的改变、红细胞数量激增等状况,同时还要在营地之间做适应性攀登。同时,由于珠峰气候多变、居住条件恶劣,腹泻、呕吐、晕眩这些症状往往是家常便饭。对于攀登经验较少的登山者而言,冰爪、冰镐、梯子、安全绳的使用同样需要时间学习。


下一页:登峰探险严重商业化:珠峰成“猪圈”

\n
策划、撰文/老飞宅 制作/老飞宅、毛笔多
\n\n
>>查看全文
\n
\n上一页12下一页
\n\n
\n

[1905电影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n
\n
\n\n\n分享到:\n
\n\n\n\n
\n
\n
\n

相关视频
友情链接
FRIENDS LINK
爱丫爱丫在线影院 大地资源二中文在 秋霞电影网 樱花影院电视剧免 樱花电影大全免费 更多
网址导航
网站地图